杨氏源流
  • 姓氏图腾
    杨氏起源

    1丶出自姬。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,人称唐叔虞。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後,因唐地有晋水,就改称晋侯。周宣王之子尚父,幽王时被封为杨侯,春秋时晋国灭杨,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。晋武公(燮的第10世孙)时封次子伯侨于杨,称杨侯,是为杨人的受始祖。伯侨之孙突食采於羊舌,为羊舌大夫,是为羊舌氏。突之孙肸,字叔向,又称叔肸,因戴晋有功,被分封于杨氏邑,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,称杨氏。西元前514年,晋灭羊舌氏,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,遂居华阴,称为杨氏,史称杨氏正宗。

    2丶出自赐。三国时,诸葛亮平定哀牢夷(湖南丶贵州的僚族分支)後,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丶张丶杨丶李等。

    3丶出自他改杨。如福建林迁居广东梅州後改杨。《北史》载,杨义臣本尉迟,後改杨氏。

    4丶出自他族改。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後,施行汉化,有代北三字莫胡卢氏改为杨氏。

    5丶以封地为。周武王之子(姬)叔虞,字子於。周灭唐(今山西翼城西)後,把唐封地给他。并赏给他怀九宗。叔虞(又称唐叔)的儿子燮继位以後,因唐地南临晋水,就改称晋侯。这样,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。叔虞的後裔有封于杨者。杨,在今山西洪洞东南。春秋时灭于晋国,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。被封于杨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“杨”作为氏。

    分布地区

    1.杨姓的发源地,是在今山西省境内,后为晋所灭,其子孙因避乱,远在春秋战国(前770—前221年)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士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,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。

    2.至秦汉之际,有的迁居河内,有的迁居冯翊(今陕西大荔)。杨姓为晋所灭后,便向西发展繁衍,其先迁入陕西,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,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。

    3.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。杨姓入川也于此时,多由湖北、陕西迁去。早在春秋战国之时,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(今湖北潜江一带),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,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。与此同时,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,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。

    4.当代杨姓的人口已达到3696万,为全国第6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.1%。根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电,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的“百家姓”顺序已经新鲜出炉,杨姓保持第6位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3700万,增长了15倍多。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。

    5.四川为当代杨姓第1大省,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12.4%,占省总人口的4%。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以北、内蒙古以南和以东的高比率杨姓区,以及长江以南的低比率的南方杨姓区。在内蒙古、大西北、西藏地区,杨姓人数很少;而高比率杨姓区又以秦岭和三峡为界,形成云贵川高密度的杨姓区,以及两湖、黄淮、北方和东北四块低密度的杨姓区。

    6.在近600年中,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、元、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,由东南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由东南和南方的迁移,特别是向西和西南地区的强劲的回迁,以及向东北地区的移民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杨朱:春秋战国时代的道家学派领导人之一

    杨震:杨宝之子,是「衔环」典故所指的「四世太尉,德业相继」的第一代

    杨彪 : 杨修父亲

    杨修:杨震的玄孙,东汉末年丞相曹操的主薄

    杨训 : 崔琰推介给曹操的官员

    杨阜 : 曹魏官员

    杨利伟: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

    杨贯一:香港富临饭店创办人及总厨

    杨采妮:香港歌手

    杨千嬅:香港歌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