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s of Sit / Shik
  • Totem
    Origins of Sit / Shik

    1. 出自任,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,以國名為氏。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,分別得十二個,其中一支叫禺陽的,被封于任地(約今山東省濟甯),得任。據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和《通志•氏族略》等所載,黃帝之子禺陽封于任,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,禹封其于薛國(今山東省薛城),後世子孫以國為氏。曾一度遷邳(今山東省微山西北)。奚仲十二世孫仲虺,在商湯時任左相,複居薛。其裔孫成,徙國於摯,更號摯國。商末,周伯季曆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,生姬昌,即周文王。周武王滅商後,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。春秋後期,薛國再次遷到下邳(今江蘇省邳縣西南)。薛國曆夏、商、週三朝,共六十四世,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,公子登到楚國為官,因以國名為氏。

    2. 出自媯,為虞舜後裔孟嘗君(田文)之後,以封邑名為氏。據《吳錄》所載,孟嘗君是著名的“戰國四公子”之一,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于薛(即任薛國舊地),田嬰死後,田文襲封,仍以薛為食邑。至秦滅六國,失封,子孫分散。西漢初,田文之孫田國、田陵到竹邑(今安徽省宿縣北)居住,以封邑命氏,遂為薛氏。

    3. 出自他或他族改而來:

    ① 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所載,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,將鮮卑的複叱幹氏改單薛。

   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馮氏之後裔。唐時有薛懷義,本馮。

    ③ 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載,遼西有薛。

    ④ 今滿、蒙、土家、朝鮮族有此,客家人亦有此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 當代薛姓的人口已近310萬,是全國第四十八位姓氏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.25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薛姓人口由27萬增長到近310萬,增長了11倍多,薛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等同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、陝西、河南三省,大約占全孱酵矬慧隊口的39%。其次分佈于山西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,這四省的薛姓又集中了27%。

    2. 江蘇為薛姓第一大省,占薛姓總人口的15%。全國形成了東南蘇皖、西北秦晉、北部豫冀三塊薛姓聚集區。在近600年期間,薛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,由東南向華中、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。

    3. 薛姓在長江以北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。薛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:在江蘇、安徽北部、山東南部、陝甯晉豫、甘肅東部和中西部、渝鄂北部、新疆西北,薛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0.45%以上,中心地區可達到1.3%以上,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%,居住了大約51%的薛姓人群。在甘肅中部、青海東部、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北、河北東部、京津、山東北部、遼寧西部、吉林東部、黑龍江東部和西北、四川北帶、渝鄂皖中部、浙江北端、上海、廣西中部,薛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.3%一0.45%之間,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6.7%,居住了大約21.6%的薛姓人群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薛居州:宋國大夫 (戰國)

    薛安都:南北朝時期將領;仕南朝宋為建武將軍,封南鄉縣侯。

    薛仁貴:少貧賤,以田為業。善騎射,貞觀年間隨唐太宗征遼東,所向披靡。唐高宗時屢破高麗、契丹、突厥,而立奇功,官拜本衛大將軍,封平陽郡公。永淳二年卒,贈左驍衛大將軍、幽州都督。後世據其功勳,編撰雜劇與演義。

    薛訥:唐朝名將、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之子;則天時為攝左武威衛將軍、安東道經略,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;節度使之名從薛訥始;玄宗時任薛訥左羽林軍大將軍。

    薛濤:唐長安人,知音律,工詩文,有才情,為一代名妓。晚年居浣花溪,能制松花紙與深紅小粉箋,裁書供吟,酬獻賢傑,時人稱為薛濤箋。著有詩集一卷。

    薛稷:唐朝畫家 官至太子少保,禮部尚書。與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書家

    薛奕:歷史上科考的首位武狀元。

    薛居正:宋朝宰相, 著二十四史之舊五代史。

    薛瑄:明朝理學家, 官至大理少卿。

    薛福成:清末思想家。

    薛嶽:民國時期殲敵最多之抗日名將。

    薛鳳旋: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。

    薛家燕:香港藝人。

    薛凱琪:香港歌手。

    薛海峰:中國射箭運動員。

    薛暮橋:中國經濟學家。

    薛國強:前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副司令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