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氏源流
  • 姓氏圖騰
    于氏起源

    1. 出自姬,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,以國名為氏。據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所載,周武王克商後,大舉分封諸侯,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。據《廣韻》所載,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第二子(有說第三子)於邘(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于邘邰鎮),稱于邘叔。後來,于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,有的了邘;有的則去邑旁於,是為河南于氏,史稱于正宗。

    2. 出自古複淳於氏,為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所改單於氏。據《古今氏書辯證》等所載,淳于公子孫,以國名為,稱為淳於氏。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,有淳於氏。至唐憲宗李純時,為避諱(“純”“淳”同音),複淳於氏改為單於氏。到了宋代,又有部分於恢復淳於,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,形成此支於氏。

    3. 出自北魏時的萬忸於氏,為孝文帝漢化改革時,恢復本於。據《路史》所載,鮮卑族的萬忸于氏原為山東於人,後隨鮮卑改之,孝文帝漢化改革,又複於。這一支於氏雖然是從鮮卑族的萬忸於氏所改,一向也被當作外來的氏看待,但在實際上,他們仍然是漢族于的後代,只是在漢代之時,有一位名為于公的後代,隨著拓跋氏離開了中原,並且為了適存於鮮卑族而改為萬忸於氏,等到後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,才又“重回娘家”,複為於而已。居住在北方的於之人,多為這一分支。

    4. 出自賜或少數民族改於而來:

   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於名忠,清朝時,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於。

    ② 又有達斡爾、鄂倫春、土、回、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於者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繁衍播遷河南泌陽縣北部一帶,是古于邘國所在地。在于邘國滅亡後較長的一段時間裡,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,播遷基本是以河南境內為主,如方城、午湯、許昌、伏牛山等地。

    2.秦漢時期,于姓人開始以河南為中心緩慢向周邊播遷,北遷山西、河北、東遷安徽、山東,西遷陝西、甘肅,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為繁衍播遷的中心,並形成三大郡望,即河南、東海、河內,由此,東遷入山東的于姓也開始興旺起來。

    3. 魏晉南北朝時期,長期的軍閥紛爭割據,造成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無雞鳴”的慘狀,于姓人跟隨著逃難大軍,大舉南遷于東南廣大地區,五胡亂華,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,而戰爭又使中原地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為躲避戰亂,處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則就近南下湖北,後輾轉于四川、湖南。

    4.清代,河南、河北,尤以山東的于姓人為多,闖關東謀生並定居。至此于姓人已遍佈天下。

    5.如今,于姓分佈以山東省為多,約占全國漢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,其次黑龍江、遼寧、吉林、湖南、陝西等省亦多此姓,上述六省于姓約占全國漢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。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于禁:三國時期曹魏將領。

    于斌:中國天主教樞機主教、輔仁大學在台複校後第一任校長。

    于衡:臺灣作家。

    于國楨:台中縣前官派縣長。

    于江震:中國工農紅軍將領。

    于學忠:中國將領。

    于化虎:中國軍人。

    于會泳:中國音樂家。

    于天仁:中國化學家。

    于素秋:香港女演員。

    于品海:香港企業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