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氏源流
  • 姓氏圖騰
    孫氏起源

    孫氏為黃帝後裔,黃帝曾孫帝譽元妃姜原生子棄,號後稷,別姬氏。

    傳之昌滅殷而有周,是為文王,文王之子武王(發)。封同母少弟姬封于衛,是為衛叔康,衛武公(西元前812~758年)子惠孫之孫以祖宇為氏,是為孫氏,世為衛卿。

    1. 出自上古八大之一的姬,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。衛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。西元前1055年,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亂,封康叔於衛(今天河南淇縣朝歌),建立衛國。康叔在當地統治有方,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國,成了衛國的始祖。春秋時,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,被周平王賜為公爵,史稱衛武公。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,惠孫的孫子名乙,字武仲,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氏,孫。因此武仲又稱孫仲,他的後代就以孫為。

    2. 源於春秋時期,楚國令尹孫叔敖的後裔。孫叔敖,字孫叔,他這一支的庶子孫以祖字為,稱為孫叔氏,後來去掉叔字改為孫。

    3. 出自媯,是帝舜的後代。帝舜曾居媯,於是就媯,成為上古八大之一。西周初年,武王追封先賢遺族,找到了舜的後代裔孫敬仲,把他封在陳地,世稱陳敬仲。敬仲四世孫名無字。生子名書,在齊國為卿仕,因為伐莒有功,齊景公賜孫氏,食邑於樂安。後齊國內亂,孫書的子孫奔往吳國,“孫武為吳將,其後也。 ”孫世居富春,至漢末有孫權,為吳國大帝。

    4. 出自複侯氏。據《漢書》載:“夏侯嬰為滕令奉軍,號滕公,其曾孫頗尚主,主隨外家號孫公主,故滕公子孫又有孫氏。” 出自子,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後裔。至商末,有殷相王子比干,受紂王所害,子孫避難隱,因本為王族之子孫的緣故,就改為孫。 孫又出荀,是戰國時著名學者荀子後裔。荀子名荀況,時人尊為荀卿,後世子孫遂為荀氏。西漢宣帝名劉詢,以同音之故諱荀字,詔令天下荀改為孫。後來,部分孫未恢復祖,遂成孫一支。

    5. 出自羋,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。孫叔敖是楚國的賢臣,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氏,此後又形成了孫的另一大宗。

    6. 出自田氏。陳曆公的兒子陳完,避難到齊國,改稱田氏,田完的五世孫田恒無宇的小兒子田書,為齊國的大夫,因伐莒有功,被齊景公封于樂安,賜孫氏。其後有孫武子,為吳將。

    唐代時期,中原的孫氏曾經兩次向福建移民。

    7. 出自子,是商湯王後裔比干之後。比干受殷紂王所害後,其子孫避難隱,以本為王族之子孫之故,遂改為孫氏。

    8. 出自他族改。據史書記載,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,有一支鮮卑族複拔拔氏改單孫氏,是為河南洛陽孫氏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孫氏在國內分佈很廣泛,海外不少國家也都有孫姓華人。

    2.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後,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。春秋初,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國的上卿,權傾一國,孫姓在河南地區發展很快,

    3.到春秋末,孫氏在衛國失寵,北遷晉國。發源在山東的媯姓孫氏發展得蓬蓬勃勃,尤其在戰國時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孫武,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,封地在今浙江富陽,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。

    4.秦漢以後,媯姓孫氏成了全國孫姓的主力,由山東向四周拓展,西進山西太原,南達浙江南部,向西南達到湖北。三國時,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,孫氏的發展達到了頂峰。在魏晉南北朝時,北方、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展,出現一批孫氏名家大族。

    5.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 848萬,為全國第十二位大姓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.54。從明朝至今600年 中孫 姓人口由119萬激增到1 848萬,增長了近16倍。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,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,人口 增長了13倍。孫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,分佈於安徽、黑龍江、河北、遼寧、江蘇、吉林,這六省又集中了42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孫武: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。

    孫臏: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。

    孫權:三國時代吳國的開國皇帝。

    孫休:三國時代吳國第三任君主,促進了孫吳的繁榮。

    孫文: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家,中國國民黨總理、中華民國國父及臨時大總統。

    孫楠:中國男歌手,廣泛認為是大陸通俗第一高音。

    孫悅:中國女歌手。

    孫明揚:香港資深官員,曾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。

    孫耀威:香港藝人。

    孫繼海:中國足球運動員。

    孫楊:中國游泳選手,奧運金牌運動員。

    孫儷:中國著名女演員。

    孫燕姿:新加坡著名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