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氏源流
  • 姓氏圖騰
    孔氏起源

    1. 出自「子」,以王父為字氏,據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所載 ; 孔子,宋微子之後。宋襄公弗父何,弗父何生宋父周,周生世子勝,勝生正考父,考父生孔父嘉。五世親盡,別為公族,孔氏。孔父嘉生木金父,木金父生睾夷,睾夷生防叔。防叔畏華氏之逼,奔魯。其叔為叔梁紇,生子孔丘。

    2. 出自「姬」,據《考》所載,春秋時衛國有孔悝,以王父字為氏,其後有姬之孔氏。

    3. 出自「媯」,。春秋時陳國(今河南淮陽)有孔甯,王父字為氏,其後有「媯」之孔氏。

    4. 又據《左傳》所載,春秋時鄭穆公之後有孔張,其支孫以王父字為氏,為鄭國的姬孔氏。

    5. 另據《考》等書的記載,衛國(今河南滑縣東)有出自古佶的孔氏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從元代開始,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。當時,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,採取聯姻政策。至正九年(1349年),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,孔子裔孫、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。到高麗後,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,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(相當於宰相一職),先後受封為檜原君、昌原君,死後葬于昌原。

    2.孔昭的後代在高麗累世為官,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,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,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,與孔昭相同,至此,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。以後世代繁衍,名人輩出,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。由於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,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。

    3.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,對孔氏後裔屢予優待。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(1792年),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後,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,以示不忘祖先,並仿中國衍聖公之例封以世爵。

    4.韓國孔氏繁衍至今,已延續到86代。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,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。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,叫作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”,以表示不忘源出於中國的曲阜,在20世紀 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,並在仰聖門(即曲阜城北門)外立碑紀念。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,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,72382人。

    5.東南亞各國,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。至於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,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。

    6.到20世紀末,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,其中,以韓國、朝鮮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、緬甸、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,英國、瑞士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孔丘(孔子):春秋末年偉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的創始人。

    孔融:東漢末文學家,為「建安七子」之一。

    孔稚珪:南朝駢文家

    孔穎達:唐代經學家,為唐太宗「秦府十八學士」之一。

    孔有德:明末武將,後降清,助清攻明,被封為定南王。

    孔祥熙:宋靄齡之夫,也是孫中山及蔣介石的大姐夫。

    孔仲溫: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、系主任。其妻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雷僑雲。

    孔令輝:中國著名桌球運動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