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gins of Har / Ha
  • Totem
    Origins of Har / Ha

    1. 出自姒

    相傳帝堯時,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夢裡吃了薏苡而生禹,故帝堯便賜禹以姒為。後來,禹治理了水患,指導百興修溝渠,發展農業,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,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。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,舜封他于夏(今河南登封縣東),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。夏禹死後,其子啟繼位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--夏朝。夏立國400多年,共傳14代,17王。後因夏帝桀暴虐無道而被商湯推翻,夏王族便以國為氏,稱為夏氏。

    2. 出自姒

    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分封諸侯,夏禹的後裔東樓公受封於杞(今河南省杞縣),為杞侯。至簡公時,被楚國所滅。簡公之弟佗(本媯)出奔魯國,魯悼公因其為夏禹的後裔,給予埰地為侯,稱為夏侯(複),其後裔以夏為,稱夏氏。

    3. 出自媯

    以王父字為氏。西周初年,武王追封帝舜之後媯滿于陳,建立陳國,建都宛丘,以奉帝舜之宗祀。史稱胡公滿、陳胡公。春秋時,傳至第16位君主陳宣公杵臼時,有庶子名子西,字子夏。其孫征舒以王父(祖父)之字為氏,稱為夏征舒,其後遂有夏氏。

    4. 改賜或其他

    臺灣土著哈也灣氏改夏;明時元人齊嚕台被賜名夏貴;土家、蒙古、回、滿等族有夏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唐朝之前的夏氏遷移概況:夏氏因得姓很早,故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替,散居尤為廣泛。

    2.夏姓發源於今河南、安徽省境。大致上,秦及秦代以前,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,並遷往陝西、山東、安徽、山西、河北等地。如夏征舒傳至4世孫夏區夫仕陳(今屬河南)為大夫,裔孫夏禦寇仕齊(今山東東部)為大夫。秦始皇時尤御醫夏無且(大致出自陝西夏氏)。秦漢之際,有代(今河北西北部、山西中部與北部等地)相夏說;安徽夏氏出自隨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後裔。

    3.唐朝、宋朝及之後的夏氏遷移概況:據各地夏氏譜牒記載[江西省德安縣夏衛兵初步綜合百餘部家譜考證],主要由浙江遷江西、蘇州等地,江西遷湖南、湖北的黃崗與麻城、安徽等地,蘇州遷蘇北、安徽等地,河南回遷浙江東部,浙東遷廣東,湖廣(湖南、湖北)遷重慶、四川、陝南,江西、安徽遷福建、臺灣,湖北的黃崗與麻城遷河南南部,江蘇、重慶、四川遷貴州、雲南;山西遷山東、蘇北,蘇北、四川遷山東,江西、山東遷東北三省。

    4.近二十年夏氏遷移概況: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,交通通訊的飛速發展,夏氏遷移更趨複雜化,突出表現在重慶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夏氏向東南沿海的廣東、上海、浙江、蘇南、福建及北京、山東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遷移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夏圭:中國南宋畫家。

    夏原吉:明朝初期名臣。

    夏言:明朝嘉靖年間任禮部尚書,內閣首輔。

    夏丏尊:中國作家、教育家、翻譯家。

    夏元瑜:動物學家、散文作家。

    夏令震:藝名元彪,香港著名演員、港澳知名馬主。

    夏寶龍:中共浙江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。